close
        我看「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次數搞不好跟看「挪威的森林」一樣多,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作品是我認為村上春樹寫的作品中前三名優秀的。
        當初這部作品因兩個不同的情節最後重疊在一起的寫作手法而獲得好評,書商以什麼左腦右腦不同思維來看小說的噱頭作號召,老實說我認為這一點並沒有很創新,很多作家都有用過了,他們只是沒有刻意分成兩個版本來書寫而已。
        這部作品的角色清一色都沒有名字,所以可見出場人物很有限。也因為如此,村上兄只要處理這幾個人物就好,他很容易便可將同一類型的角色濃縮在相同一個角色來書寫,所以每個角色都得到充分發揮的空間而顯現出某種程度的深度與特色,我認為最傳神的就是工廠的高矮雙人組。無可厚非的,這兩個人的模樣很容易在好萊塢電影裡看見,彪形大漢與精悍矮子,但村上兄以他自有的風格詮釋出這兩個搭檔密不通風的壓迫感與風趣面。其他如博士,上校,門房等等配角都以他們「想當然爾」的型態出現,博士就是栽進研究後一切都廢寢忘食的傢伙,上校就是歷盡滄桑沉默寡言的智者,門房則是一板一眼不留餘地的行動派,這一切都跟著預設值走,所以並沒有太多令人讚賞的創意,而且裡頭的女角色,亦即粉紅色女孩與圖書館女孩等,都沒有刻劃出讓人印象深刻的輪廓,所謂的特色就是你覺得非放在某個角色不可的特質,而關於這點,我認為村上的著墨是失敗的,因為這兩個女角色都太平板了,為了避免流於普通而為這兩個角色加上喜歡粉紅色與胃擴張等特點,反而太流於形式而略顯粗操。
        我認為本部作品最高潮,也算最讓人佩服的橋段,就是男主角跟著粉紅色女孩在黑暗的地穴裡奔命時,關於黑暗的描述。你可以試著寫寫看抽除視覺描述後,要怎麼形容自己「眼前」的感覺與故事發展,如果你寫諸如「很黑暗」的話,那你可算是踏出失敗的第一步了,因為黑暗是相對於光明,但在真正完全伸手不見五指的情況下,是不會有黑暗這檔事的,因為根本沒有可辨識的視覺可言,沒有形體,沒有輪廓,沒有距離。主角連頭撞到東西,身體如何翻滾都無法在第一時間掌握,必須一點一滴地收拾四散的觸覺,才能逐漸掌握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現在處在怎樣的情況。我覺得村上能掌握到這個細節真是了不起,先將事情交代,再以觸覺判斷,最後帶入視覺與觸覺的差距,這才是一個處在黑暗的人判斷事物不得不的流程。寫小說最難的,就是你要判斷多客觀的描述配合多主觀的感覺,才可營造出最傳神的真實性。如果一個在黑暗中的人還可以跟你交代清楚他眼前的東西怎麼動作,那你應該會覺得滿錯亂而虛假的,因為你不清楚現在是作者以客觀的角度描述還是主角以主觀的感覺描述。
        再者,村上兄寫到了芬蘭惡魔的這個插曲我認為真是絕妙,因為我們通常都是藉由視覺來判斷自己的意識是否清醒,但在地穴裡,主角的判斷力早就溶解在黑暗裡了,他的意識遊走在夢遊與現實之間,理性與妄想之間。這裡他形容拍打他臉頰的手掌是令人懷念的東西,以一個搞不清楚狀況的主觀意者而言,是滿貼切的形容。
        冷酷異境的部份我認為相當有趣,背景元素多,故事緊湊,描寫手法豐富,而世界末日則過於冗長。不過為了搭配冷酷異境的長度以及一個段落配合一個段落的書寫手法,世界末日其實也不得不走上冗長之途,當然,在這個長度裡我們也可逐漸融入那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的侷限性世界,進而掉入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這兩個極端時空的強烈比較心態裡。
        這本書大概是村上的長篇小說裡最厚的,不過我沒跟「海邊的卡夫卡」比較所以我也不確定,總之,如果你要確認對方到底喜不喜歡看村上春樹的書,還是只是看過幾本書所以掛在嘴巴上講,你大可以問他有沒有看過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如果沒有看過或者看過但沒看完或者看過但看不懂,那結論大概就很清楚了,至於會說「我最喜歡村上的遇見100%的女孩」的人,絕對是只知道這本書所以這樣講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