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不只是【電影】簡介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時候我們會有些答案,並且深信不疑。等到年齡增長一點,又會自己推翻一些答案。對此,我們歸納是成長的結果。但或許再過一陣子,我們會看到一些反證,似乎又或多或少輔佐了更之前的假設而非之後的結論。到這個地步,我們在反覆驗證中迷惘了,有時就不太管答案是如何,反正能過日子就好。
人生就是這樣。我們都得相信一些答案來確立自己,從而舉步向前,而在眾多人生課題裡最能體現這種哲學的,就是愛情。
最後那段海枯石爛的轟轟烈烈也就是個過往,被包納在眾多個過往記憶裡,他的特別不在於是否正在進行,而是你在自己人生裡標註他的方式。如果能夠繼續進行,那當然是最好的,但凡事心想事成的人生,我目前還沒聽過。那又如何呢? 該走下去的路還是得走,不然你在等誰攙扶你?
我不喜歡說緣份,不喜歡說彼此適合問題,不喜歡說未來的確定性,因為這些說法,都把命運講得很簡單,而命運在愛情裡依然是命運。喜歡談情說愛的人以為他們可以在愛情世界裡規避命運的擺弄,這些人會不斷地以失望收場。
我喜歡努力,喜歡認命但執著,因為這才是自己可控制的。人生不是只有失敗,也不是只有成功,而是失敗成功成功失敗成功失敗失敗失敗失敗成功失敗成功失敗成功,然後最後你就會知道,其實人生既不是失敗也不是成功,只是個起伏的過程而已,沒有定論,沒有結論,就是這樣。
你會在十五六七八歲情竇初開,你會在二十五到三十出頭想辦法結婚,你會在結婚幾年內生小孩,你會在… 這些,都是Bullshit。
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剩下的交給命運,正如同男主角,他重拾自己,繼續未完的理想,然後偶然地,他碰到了另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引領的結局是否成功或失敗,這也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向前了。
這部片並沒有甚麼特別之處,他很樸實地展示一些關於愛情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的東西,以電影欣賞的角度而言,我持中立,但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我確實感覺心痛。痛的原因並非因為現在無法忘懷,而是我還記得那時候經歷過相同事情的時候,我痛得死去活來的樣子,因為我那時候還是個小男孩嘛。而我現在仍這麼地活著,這並不會讓過去這一段成為笑話,也不會讓現在的我變得無情,我沒有忘記對方,我也沒有放棄自己,我收拾我自己,帶著記憶向前。
我第一次聽到Sweet Disposition是在一年多前的這部電影裡,這首歌結合了post rock的浪漫基調,有不錯的延續感跟空間感,讓我得以緬懷一下。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衝著因為是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所導演的作品,從蝙蝠俠第一集「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開始,我就對目前這嶄新的蝙蝠俠系列充滿高度期待。Nolan已經從之前的「記憶拼圖」Memento與「頂尖對決」The Prestige這兩部片充分證明他說故事的能力,所以我並不擔心他會將蝙蝠俠拍成跟之前的系列一樣膚淺且令人憎惡(從1989年開始總共五集的舊蝙蝠俠系列,大概就第一集與第二集由Tim Burton導演,Michael Keaton主演的我覺得還不賴(蝙蝠俠本身的黑暗氣氛有抓到,且由傑克尼克遜演的小丑,以及貓女等角色的塑造都有它的深度),最後由喬舒馬克接手導演的第三第四集簡直就像一堆天線寶寶在演戲一樣,爛到一個極致,看到就不舒服)。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是個我完全沒看過同類型的電影,我非常推薦這部作品。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前我沒看過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與黑金企業,但我認為光是衝著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黑金企業絕對有實力角逐最佳影片。而在看完這兩部之後,我確定險路勿近實在遠遠跟不上黑金企業的出色程度。
      黑金企業讓我覺得相當特別的地方有三點,第一點是他的配樂,第二點是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拍攝與說故事的手法,第三點當然就是演技已經跟巔峰時期的艾爾帕西諾不相上下的Daniel Day-Lewis。
      試著把配樂抽掉的話,畫面本身帶動的故事情節其實相當普通而寫實,如果配上一般的管絃樂古典小調的話,大概觀眾的注意力很快就渙散了吧,但令人相當奇怪的是,導演竟然在相當多橋段用像懸疑驚悚片的旋律當作基調,而且那其實有時不能算是音樂,而常常是掐住神經、居高不下的刺耳拉弦,或者有點部落風味、沒什麼特定旋律的古怪打擊樂器。我不得不說,這個作品最讓開門見山、人耳目一新的就是配樂本身。像要被吸入單調鄉野生活的畫面行進方式,與古怪旋律的配樂之間的不協調,簡直就像打了瞳孔擴散劑後,就要馬上玩「看看這兩張圖哪裡有不一樣」的遊戲一樣,有點超現實的錯愕感與緊張感,你會一直預期著即將要發生什麼事,而警戒著下一個鏡頭的突兀。到底導演為何要這樣搭配上畫面與音樂呢?我完全不了解,但這奇怪的安排卻毫無道理地吻合成一部怪異而讓人目不轉睛的作品。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第一次看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是在高一時看的。當時的Clint Eastwood分別在1992年、1993年、1995年這三年推出了三部電影,與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主演的殺無赦Unforgiven,與凱文科斯納搭檔主演的強盜保鏢A Perfect World,與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搭檔主演的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以及,其中第一部成為奧斯卡最大贏家,算是影劇學院向一向不受重視的西部片文化致敬。 
        Clint導演的作品一向不能算是高潮迭起、引人入勝的作品,從他開始執導到現在,他的作品總是冗長而微溫,幾乎每部作品都沒有所謂的高潮;但我想這個結論並不是批評,因為Clint可以算是這類型作品裡面的佼佼者,原因在於他鋪陳的都不是驚世駭俗的事件,不是引人深思的大道理,而是那些常常被人遺忘、忽略、簡化掉的浮光掠影,而它們是普遍確實地存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的。他雖然不是個有才華的導演,但他確實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拍攝成可供回味的小品集,我想這點是值得鼓勵的。
        這三部電影在我心目中被我歸類為Clint成熟期三部曲,並非因為他們的劇情有所連貫,而是因為Clint除了非常典型地自編自導自演以外,他還跨刀為這三部作品製作配樂,強盜保鏢有鄉村音樂的味道,殺無赦有西部牧笛風,麥迪遜之橋則是經典的古典抒情樂。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下仍然是炒冷飯的電影主題分享。
        在相當遙遠的LD時代,光碟價格仍然高昂、光碟廠還沒倒閉、LD就像比薩餅一樣大的時代,我看「與狼共舞」,那是國二青澀少年時。那時,對整個美國歷史一知半解的我,對整個世俗紅塵倍顯天真的我,到底從這部深沉的影片裡看到了什麼,說老實話我已不復記憶,但我記得我不怎麼看好的凱文科斯納卻因為這部片而聲勢如日中天,而且那磅礡而悽涼的配樂也像個早已確定的預言一樣,在我體會往後人生各階段的意境之前就先寫好旋律,可以說,我後來直到現在的人生如果搭配上影片裡最後片段的配樂,實在是恰到好處的詮釋。
        其實連我自己也不太了解,到底我是屬於偏人群還是偏獨行的個性。我很容易跟別人打成一片,不外乎自己算是外向又幽默的人,但其實我並不很喜歡往人多的地方跑,若能選擇,我寧願自己一個人看書、聽音樂、兜風,反而比較自在;關於這點,我不得不說,恐怕是因為週遭沒有足以交流的人吧,嚴格講起來,能夠切磋的大概只有高中的培訓兄和現在正在誤人子弟的林老師。
        通常大部分的陳腔濫調的金玉良言都會說「遠離人群更能找到自己」,我部分認同這樣的說法,但我也認為,如果身在人群中太久就會失去自己的話,那所謂的「自己」這個存在也太薄弱了一點。人通常是為了許多事情而活著、堅持活著、必須活著,對母親而言可能是孩子、對野心家而言可能是權位、對企業家而言可能是公司,而對我而言則是「自我原則」這個東西讓我堅持;相信對許多人而言,這大概叫做自私吧。我認為這只是立場不同的說法,也就是說,在這個承平而溫吞的時代,注重自我的說法顯得過於特立獨行,但如果這是個人吃人、血腥而混亂的時代 (比如中國的五胡亂華時期或歐洲十六世紀的獵巫行動),注重自我原則反而可能會被譽為亂世中的清流。同理,我認為「我」是個很深澳的存在,我對於了解與分析我自己相當感興趣,但它的深奧可能來自於我根本活不到一百年,所以在這短短數十載的時間內,我一直執迷著「我」、研究著「我」、挑戰著「我」,但如果我可以活到一千年呢?搞不好在第兩百四十五年左右我就對這個「我」感到膩了;更甚者,其實我小時候的妄想一直是認識世界、改變世界,但實際情況是我過於短命,能力短淺,而世界過於廣大,所以我退而求其次「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如果我可以活十個十年那麼久,應該就表示我非常有餘力可以改變世界,也可以參與世界被我改變的過程了,那麼「我」這個主題就顯得過於小家子氣,我反而會因為想要改變世界而存在了。總之,這是立場不同的問題。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果要談到神隱少女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就不得不提及宮崎駿老師其他我同樣欣賞的作品,那還真是頗冗長的一個系列,不過總之就這樣吧。「神隱」兩字我覺得台灣翻得相當好,因為它是個其來有自的名詞。日本古時候有小孩常在山裡走失,日本人通常都歸咎於被天狗抓走了,久而久之就演變成被鬼神之類抓走的小孩都叫「神隱」,亦即「被神藏起來」的意思,而電影裡的千尋的確在鬼神的世界中迷路了,至於湯婆婆本身的形象依據天狗描繪而成的意思也相當明顯。
        帶領吉卜力工作室的宮崎駿老師原本在魔法少女完成後就宣佈退休,但大概老來慌又著手神隱少女的製作,反而成為他的動畫作品裡最賣座的系列,因此還跨國際紅到歐美,可說是出乎意料的巔峰之作,而在神隱少女尚未出現之前,我最喜歡的作品是「龍貓」,「天空之城」,「風之谷」,「魔女宅急便」,「點點滴滴的回憶」,以及「魔法公主」(他媽的好像幾乎就是全部了嘛),但神隱一出,我的第一名位置馬上就拱手讓給它了。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記得當初很想看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因為男主角是Clive Owen,第二,它的預告片採用了Sigur Ros的Hoppipola。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男人可以以Clive Owen為代表。有點稜角卻理性的個性,兼具迅悍與柔情的外表,鄙視紅塵的同時也知道如何跟紅塵共舞。我之所以欣賞他,是因為他的表演精華處有99%是來自於他獨特的腔調,雖然英國腔的演員很多,但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音,而如何讓情緒的張力擴張到最大,就是演員的價值所在。就這點而言,Clive Owen跟艾爾帕西諾差不多,都有足以渲染情緒的對白能力,且那帶點憤世嫉俗的憂鬱氣質也相當雷同。
        我其實是打算先分享Clive Owen在Beyond Borders的演出的,不過反正就先介紹最近已經在HBO上映的Children of Men吧。這部電影的導演Alfonso之前 的作品,我真正覺得還不錯的大概也只有改編自狄更斯小說的Great Expectations烈愛風雲而已,而在人類之子裡,他的導演功力依然維持了沒什麼好挑剔,但也沒什麼好喝采的程度,除了其中有十幾分鐘完全沒有剪接鏡頭的連拍畫面的確讓人印象深刻。會想要拍這種長鏡頭的目的多半都是想要營造出讓觀眾窒息的臨場壓迫感,很久以前尼可拉斯凱吉演的不怎麼樣的蛇眼也打過同樣的噱頭。在人類之子的這個長鏡頭裡,克里夫走過之處是一片生死交錯的戰場,人員與器具的走位與調度,以及特效時間的控制等,都要掌握得很好,如果其中有個環節出錯了,那一切得從頭再拍。我覺得這段拍得不錯。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洛杉磯回台灣的飛機上,長榮總算有隨選個人電視可以看,從台灣到美國的這段旅程,飛機上竟然沒有個人電視,真是奇怪。我看了Wes Anderson最新的作品” The Darjeeling Limited ”,主角分別是由Wes在大學就認識的好朋友Owen Wilson,在金剛中演男主角的八字眉型男Adrien Brody,以及在Wes很早之前的作品Rushmore中擔綱男主角Jason Schwartzman主演的,長得像小號阿湯哥的Jason Schwartzman還是這個劇本的作者之一。其實我在半年前一看到這部片的預告片就想看了,因為Wes是我最欣賞的導演,在我心目中排名第一位,可惜他的獨立製片作品在台灣一樣沒有上院線,所以你不難想見我在飛機上看到這部電影有多欣喜若狂。憑良心講,這部片的劇本很普通,就跟Owen Wilson所寫的「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s”一樣是平鋪直述的劇本。不過無論如何,Wes導演出來的作品就是如此與眾不同,我光是看到他的拍攝手法就心滿意足了。
        整部片說穿了就是三個兄弟在旅程中發現自我與彼此人生方向的旅行電影,實在普通,不過有很多讓人會心一笑的地方。在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當男主角船長的Bill Murray在The Darjeeling Limited演沒有台詞的路人甲;在The Royal Tenenbaums飾演刺金哈克曼一刀的怪老頭Kumar Pallana在裡面也是佔滿鏡頭的路人乙;跟獨立製片互動良好的Natalie Portman竟然也演出路人丙,我看Wes之後的電影搞不好會常常看到她。在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演沉默攝影師的印度人Waris Ahluwalia則在這部片有吃重的角色。Wes的作品總會讓喜愛他的影迷更喜愛他,因為在他的世界裡許多事物有了新的詮釋與意義,而對於不太了解與不想了解的外人而言,我想Wes的作品很難不被人抱怨無聊吧。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腦袋裡的思緒就像無風帶上的船一樣,哪裡都到不了,只是靜止漂泊著,此時誰也不想看一眼羅盤,誰也不想操心掌舵。我的生活充滿著各種不太熱門的代言,我哼著我聽的音樂旋律,我覆述著我看過電影的台詞,我想著那畫面,而這裡面都有不會消失的感動存在著,有時輕快著,有時深沉,有時我看見的一切都閃爍著亮麗,有時則抹上無涯的陰沉灰暗。我的日子切割著我的人生,我的思緒則凌駕我個體的存在。現實是給隨遇而安的人棲息的,而我的港口並不在那裡。我知道我這一生必須每分每秒都要應付的對手不是現實,而是我自己,我的使命是我自己賦予的,而頂著這使命只會讓我走向更艱辛,別人更難了解的路。別人不了解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認為過得好一點都不是重點,而是我怎麼過人生的姿態。
        我喜歡浩劫餘生的原因,就在於差不多與這種觀念雷同的共鳴。很多人覺得看著沒有台詞的畫面很無聊,看著湯姆漢克斯弄東弄西很平淡,不過對我而言,那每分每秒都津津有味,因為主角的每分每秒都背負著這殘存下來的人生,他必須選擇某種姿態去面對,而且他必須每分每秒都去選擇,因為要嘛他就乾脆放棄,要嘛他就撐著,而誰都不能保證撐著跟放棄之間有什麽差別,這就是人生。用這種劇情際遇,不用任何台詞,導演的精心安排與湯姆深刻的演技把這藏諸在日常生活中的道理,用隱喻到不行的手法慢慢地,慢慢地磨著你,等著你覺悟。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奧華子的「変わらないもの」(不變的東西)這首歌,就是會被我歸類成芭樂歌的類型。但音樂若與畫面結合,可能創造出的效果卻足以讓音樂本身昇華。「時をかける少女」(穿越時空的少女)這部懷舊動畫電影其實想要敘述的主題相當普通,過去的美好,細水長流的友情,以及純純的愛。在中後段女主角發覺自己還有最後一次穿越時空的機會,在斜坡上奮力躍起的時候,這首歌讓達到高潮的氣氛更有渲染力。這個渲染力的前提是,你必須至少有一段滿長且值得懷念的過去,才會有感動。
        女主角穿越時空的時候,套句陳腔濫調,「回憶像走馬燈一樣晃過眼前」,那些畫面在當時是個浮光掠影的小片段,但在記憶裡卻成為與情緒鑲嵌在一起的重要部分。顏色褪卻了,詳細的輪廓消失了,所以人的臉孔已經無法描繪,但那氛圍還在,所以我們想起他倚在窗邊的樣子,想起邊走邊聊著沒什麼主題的話,一起在街邊吃東西,一起在超商裡蹲著看雜誌,一起舉辦校園活動,一起騎著腳踏車。這一切的本身其實是普遍而無聊的,但與他在一起卻有不同的意義,意義之不同在於他以及自己的過去是重疊的,若過去在心中變得越來越令人懷念,他則成為不可或缺的懷念主體。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被翻譯成無聊中文片名的刺激1995,是我國中時與另外四個好友去電影院看的片,那時本來在現在高雄八十層樓的位置有兩家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奇爛無比的戲院,叫三多與宏總,我目前只記得龍族戰神與刺激1995是在兩家中的一家看的。
        長達三個小時的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劇情雖然平鋪直述卻暗濤洶湧柳暗花明,我與朋友們因戲院不清場(也沒什麼好清的,因為這是就只有我們是觀眾的快倒閉戲院)而連看兩次,看到同樣的結局仍然悸動不已。
        史蒂芬金的作品優劣高下差異甚大,佳作被拍成電影則常獲好評。這部冗長的作品將身為一個受刑人能夠做的各種對自由與被尊重的渴求都表現出來,再以看似無堅不摧的體制與壓倒性宿命將這些許的希望踩息,當氣氛已經營造成唯有看破紅塵與順其自然的智慧才能犬儒般安穩渡過這不可能會改變的宿命論時,歷史性的一刻終於在典獄長用石頭丟破障眼法的海報時水落石出,這時全身起雞皮疙瘩的你,才知道提姆羅賓斯如何含辛茹苦地一鑿一鑿爬向每個人都不敢奢望的自由。全片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在堆疊被積壓的情緒,像催眠般說服你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讓你逐漸掉入日復一日的平板漩渦裡,收納在沒有希望沒有未來的無聊櫥櫃中,直到最後十幾分鐘劇情才如山洪般爆發,將十九年的思思念念千頭萬緒化作一把斬釘截鐵的孤注一擲,筆直地射向磚牆後無人奢望的遠方太平洋小島。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亨遊戲(Glengarry Glen Ross)是部單純環境單純劇本單純角色的小品作品,但這個由舞台劇改編的灰暗色調電影卻由好幾位演技派演員擔綱主演,包括我最喜歡的艾爾帕西諾,以及其他如老生代傑克李蒙Jack Lemmon,美國心玫瑰情之後沒什麼代表作的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只有關鍵配角命的艾德哈里斯Ed Harris,毆妻的亞歷包德溫Alec Baldwin,在小太陽的願望中演不到一半就死掉卻得到最佳男配角的艾倫亞金Alan Arkin,以及在神鬼奇航裡連怎麼死都交代不清的喬納森普來西Jonathan Pryce。
        以房地產業務為背景的大亨遊戲不僅將業務員的生活交代得淋漓盡致,也道盡職場形色與甘苦。以我短命業務的生涯,這個影片依然深獲我的認同。Jack Lemmon是個投機取巧總想走偏門,得勢欺人不得勢便求人的業務;Ed Harris是高分貝怨天尤人,會狗急跳牆推人入火坑的業務;Alan Arkin則是毫無主見毫無目標,只是人云亦云又自顧自憐的業務。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ck to the future music video         從目前好萊塢電影的排行榜上,妳可以看出現在又是續集電影當道了。首先續集電影延續第一集的票房,有一定的觀眾號召力,且製作群幾乎是原班人馬,成本相對較低,再者創意難尋,從原來的故事再發展比較簡單。最近的神鬼奇航第三集的結尾,看起來似乎是要看觀眾的反應再決定是否要拍第四集的樣子,迪士尼從皮克斯動畫製作群出走之後根本就很難在電影市場大賺了,這次靠著強尼戴普的神鬼奇航鹹魚翻身賺遍全世界,迪士尼高層想必連便祕都在笑,就算把這系列拍到爛掉,他們當然還是不會放過能夠賺多少就賺多少的機會。
        神鬼奇航說穿了第三集拍爛了,太多多餘的角色,而本來很明顯的角色也被平均成不太立體的平板人物,片面而膚淺地交換一些感情的表達。走上這一步,我在第二集看完時就有警覺了,果然不出所料。唯一比較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威爾竟然替代Davy Jonest成為Flying Dutchmen的船長,而必須與女主角遙望十年才能見面,關於這個巧思,我覺得還不錯…不過,女主角這次又不是長年不死的女神,還會有幾個十年可以見面呢?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俗劇是好萊塢80年代的產物,尤其以簡直像細胞增殖般拍到爛掉的警匪片是代表。翻車的時候駕駛座都沒有人的飛車追逐,打半天死的都是臨時演員的槍戰,為了節省膠捲不拖戲而擁有一拳就可以把人K昏的重量級拳擊手力量的男主角,以及不看字幕都可以了解的白痴對白,這些都是警匪片的特色。其中,午夜狂奔是一個不算特例但相當特別的作品。
        照樣是由我喜愛的勞勃狄尼洛主演的午夜狂奔,包括各種你能想到的通俗警匪片元素,比如飛車追逐,小飛機,直昇機,火車,槍戰,黑幫老大,白道人士,黑幫嘍囉,白道手下,關鍵俗辣角色,被救的人,救人的人,有失敗婚姻但堅持個人原則的男主角,這些簡單設定混在一起可以,大概就可以煮成一部爛片了,但幸好有勞勃狄尼洛很有個人特色的演出,以及劇本設定的一些機智對話與緊湊劇情,整部片給人的感覺是明快的精采,充足的娛樂效果。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時在大學因興趣而修了有關西洋古代戲劇的課程,我選擇莎士比亞作為報告主題,故當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將那時代背景與有關莎翁的逸事串聯成一相當戲劇性的故事時,我相當有感觸。而以電影本身而言,這部作品也因為完整精緻的劇本,流暢無冷場的導演手法,極具特色的服裝與脫俗的配樂,以及一群實力堅強到讓人讚嘆的英國演員陣容,而列入我最喜愛的電影之一。記得不知道大三還大四的好幾月的時間,我將這部片當作背景聲音在電腦上重複播放。
        首先劇本編寫得相當出色,他既讓莎士比亞那時代許多真實人物以戲劇性的交錯方式活靈活現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又讓莎士比亞的作品與他本身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交織成一種讓人深入其境感同身受的氛圍。
        依照我個人了解的程度,我簡述一下時代背景吧。伊莉莎白時代在英國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成就,其中就是莎士比亞等劇作家竄起,在作品的質量與數量上幾乎可算英國文學史的黃金時期,但其實劇作家並不如我們所想的那樣,在優雅別緻的環境下尋求謬思的親臨,劇作家們常與市井之徒廝混,留連在廉價酒吧等次級場所之間,作品可能時常在倉促下匆忙完成,並必須迎合大眾的口味,這其實與中國古時的李白杜甫等人有異曲同工之妙。若是對當時劇作家地位不了解的人,看到電影片頭時,當Tom Wilkinson聽到莎士比亞的名字只有不屑或無動於衷的反應,應該不太懂編劇的反諷笑點。現在莎士比亞在我們心目中一直是具有崇高地位的文學巨擘,但其實他當時的地位可能只像我們現在寫八點檔連續劇的作家一樣罷了(當然我很肯定未來三百年台灣龍捲風不可能成為劇作史的里程碑,這個跟那個有令我起雞皮疙瘩的差距)。那時其實是以克里斯多夫馬婁的作品最為人稱道,莎士比亞反而名氣不如他響亮,因為觀眾都是市井之徒,文筆不俗卻又貼近百姓生活的馬婁較深得人心,你可想像他為白居易。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們甚至無法判斷這整部電影就只是一個夢,或者有現實與夢的差別。不過,我認為與王牌冤家比較起來,深度的差別大概有300海哩左右,我認為王牌冤家要精緻多了,充其量Science of Sleep比較像是男性版的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導演不採用動畫來作特效,而是用很手工式的剪格式動畫來做特效,或許是想要營造比較復古式的友善以及天真幻想色彩的感覺吧,不過我認為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表達會比較成功。整部電影看完並沒有很一致的感覺,似乎可以獨立放在不同的劇本也沒問題,讓我有點摸不著頭緒。不過,某些場景讓人感覺似曾相識,好像透過別人的眼睛看自己正在看別人的眼睛的感覺。
        我想,戀愛這種東西,與自己對語的時候比真正與對方溝通的時間多,所以有時我們透過戀愛而了解的通常不是對方,而是自己。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兩人會相愛的前提都是立基於一廂情願,沒有一廂情願,就不會有先承諾再履行,先愛而後瞭解,先感性而後理性。我想所有想要在跳進愛河之前的人,想要先搞清楚水溫和流速才肯入水,基本上他會花一輩子站在岸邊。怕溺死的人不知道游泳的好。
        以摩托車日記嶄露頭角的男主角Gael Garcia Bernal演這個角色非常活靈活現,尤其是在夢中以隨時斷線的理性應付不理性的發展時,那遊走於覺醒與執迷之間的表情轉換相當靈活。另外,他渾然天成的天真氣息實在讓人不得不溶化在他燦爛的笑容裡,孩子氣的語言上,以及那真有如嬰兒看世界般的好奇眼神。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Wes Anderson拍攝的海海人生(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你可以看到導演喜歡用絃外之音的鏡頭講話。好萊塢喜歡將大眾設定成不聽對白不知道電影在講什麼的白痴,而且最好可以在最短的劇情裡面交代清楚背景;導演則不這麼認為,他喜歡用一些無法判斷的沉默,猜不透的眼神,以及有點不太自然的姿態來詮釋角色的個性,而且絕對不會只在一個鏡頭就交代清楚,你可能要經過好幾個看似獨立的情節,才拼湊出「喔,原來這個角色在意的是這個啊。」或者「事情原來是如此。」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個人認為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iss Sunshine)是部非常普通的片,而這正是這部片想要拍的。獨立製片沒有太多預算可以揮霍,而這類型的劇本剛好可以拍到恰到好處。
        有任何人生寓意在裡面嗎?有的,還很多,家庭,手足,親情,意志,價值觀…等等的,那這部片是否可算是個育教義意極重的片呢?是的,不過幸好他沒有拍成皆大歡喜的好萊塢式經典結局,幸好他就照著人生該走的路,平鋪直述地畫個不算句點的句點,為什麼呢?因為這就是人生,影片結束了,可是裡面的角色還有自己的人生要好好地繼續走下。沒有「從此過著…的日子」這件事存在。
        最重要的,是這部片表現了一個失敗者,或注定失敗者要怎麼好好過自己的生活。市場上有很多看起來很了不起的書教我們如何做個成功者,週遭有很多看起來很了不起的人教誨我們如何邁向成功之路,也有很多電影啟發我們奮發成為一個成功者,但這些都只是錦上添花的陳腔濫調,畢竟,成功與否這件事,佔我們人生意義大概只有不到5%的比重。你放眼望去,成功的人可有比較快樂?成功者難道就對自己的人生心滿意足?顯然,未必者幾達全部了。
        更重要的是,第一名只有一個,難道一百個人競爭一樣比賽,輸了的那九十九個人的人生都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可以不用活了嗎?錯了,這真是殘年累月堆積出來的無聊社會價值。無論結果是什麼,人生還得繼續過下去,而人生過得有意義與否,遠比贏得第一名重要太多了。
        我記得我好像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征服情海裡有提到一句台詞是「我失敗的次數跟我成功的一樣多,而我喜歡我的人生。」老話重談,我認為這才是經典的人生觀,因為能夠在這種情況活下來,而且仍然喜歡自己人生的人,遠比一直成功,不知失敗為何物的人更要了解人生這種東西多了。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07系列絕對是個商業到不行的無聊電影,之前由皮爾斯老兄主演的一系列電影,我是連看都不想花時間看。劇情無聊又紛雜,場面千篇一律都是爆破,至於裡頭的科技噱頭早就充斥在各個好萊塢電影裡,盯著那電影片段就跟看星海羅盤一樣,讓我很想睡覺。然而,幾個禮拜前看過醜男丹尼爾克雷格演過的皇家夜總會,若以一部電影而言,仍是糟糕至極,但以拍到爛掉的007系列電影而言,這可算是特別的一部。
        放映之前被罵到臭頭的皇家夜總會不乏人落井下石,上映後的好評也不缺人錦上添花,我一如往常置身事外,畢竟像「007應該是深色髮系而非金髮」等惡評,我實在不知道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而十分個人觀感地,我也認為皇家夜總會拍得不賴,因為至少我沒有把它關掉或睡著。
        007也會失誤。被下毒後太緊張而忘了插上電殛器的電源,賭博輸得一蹋糊塗而魯莽地想動手殺掉反派,這些特質比較可以讓我們對所謂的英雄有認同感。007系列到了最後變成場面浩大,科技絢麗的無聊電影,原因就是因為情報員本身的魅力被名牌與特效掩蓋了。而在這集沒有什麼噱頭技術的輔助下,角色的張力才得以發展。一個有特殊能力的平凡人,遠比一個有特殊能力的不平凡人還更能讓人產生認同感。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導演早就用頂尖對決裡所有精采而饒富暗諭式的對白來回覆普羅大眾所有可能的影評與觀感了,更甚者,與其說頂尖對決是在描述兩個魔術師對魔術技巧本身的態度,手法,與立場,到不如說導演是用電影本身來暗示觀眾所謂的魔術技巧,其實就是整部電影的手法,就這點而言,克里斯多福諾藍(Christopher Nolan)真是個極有天份的導演。
        結局說穿了其實沒什麼,演活蝙蝠俠的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是利用自己隱匿身分的雙胞胎,飾演金鋼狼的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則是利用最近炙手可熱的複製人題材。兩種手法若是單獨放在一部電影裡,想要在這個精緻娛樂時代成為「讓人出乎意料」的電影結局,恐怕力有不逮。所以劇本就將這兩種被眾多商業電影炒爛的結局結合在一起,讓人猜到一半,卻猜不到另一半。而針對這不太有創意的結局設計,導演也在電影裡面說明了,「魔術說穿了其實沒有什麼,重點是表演魔術的技巧。」你可以解讀成「電影說穿了其實就是個老套的結局,重點是拍攝電影的技巧。」這技巧跟魔術師的技巧原理是一樣的。
        電影進行到克里斯汀貝爾表演出所謂的「移行換位」的魔術秀時,我就猜到可能是複製人的題材了,一方面電影一開始就透露有個奇妙的魔術機器,而且貝爾自述時總會用「第一人稱複數形」。這時我就仔細觀察是否有透露出貝爾如何處理複製出來的自己的暗示鏡頭,導演在這時用了一個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法,他故意不正面拍攝安隆(就是貝爾飾演的魔術師雙胞胎),刻意以一晃即過或背光的鏡頭去處理,更讓我覺得安隆根本就是複製出來的貝爾;再加上導演已經明顯地以一堆複製出來的帽子與兩隻黑貓暗示這就是複製技巧,我幾乎就要點頭稱許自己的揣摩。但這時卻碰到一個矛盾,因為從克里斯汀貝爾的反應,可看出他並不是用泰斯拉(神秘複製機器的製造者)的複製技術,但大部分人的腦袋卻很難跳開複製人的範疇,無法再做其他可能性的揣摩,連我也不例外。為什麼呢?這就是導演與劇本本身厲害的地方。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