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仍然是炒冷飯的電影主題分享。
        在相當遙遠的LD時代,光碟價格仍然高昂、光碟廠還沒倒閉、LD就像比薩餅一樣大的時代,我看「與狼共舞」,那是國二青澀少年時。那時,對整個美國歷史一知半解的我,對整個世俗紅塵倍顯天真的我,到底從這部深沉的影片裡看到了什麼,說老實話我已不復記憶,但我記得我不怎麼看好的凱文科斯納卻因為這部片而聲勢如日中天,而且那磅礡而悽涼的配樂也像個早已確定的預言一樣,在我體會往後人生各階段的意境之前就先寫好旋律,可以說,我後來直到現在的人生如果搭配上影片裡最後片段的配樂,實在是恰到好處的詮釋。
        其實連我自己也不太了解,到底我是屬於偏人群還是偏獨行的個性。我很容易跟別人打成一片,不外乎自己算是外向又幽默的人,但其實我並不很喜歡往人多的地方跑,若能選擇,我寧願自己一個人看書、聽音樂、兜風,反而比較自在;關於這點,我不得不說,恐怕是因為週遭沒有足以交流的人吧,嚴格講起來,能夠切磋的大概只有高中的培訓兄和現在正在誤人子弟的林老師。
        通常大部分的陳腔濫調的金玉良言都會說「遠離人群更能找到自己」,我部分認同這樣的說法,但我也認為,如果身在人群中太久就會失去自己的話,那所謂的「自己」這個存在也太薄弱了一點。人通常是為了許多事情而活著、堅持活著、必須活著,對母親而言可能是孩子、對野心家而言可能是權位、對企業家而言可能是公司,而對我而言則是「自我原則」這個東西讓我堅持;相信對許多人而言,這大概叫做自私吧。我認為這只是立場不同的說法,也就是說,在這個承平而溫吞的時代,注重自我的說法顯得過於特立獨行,但如果這是個人吃人、血腥而混亂的時代 (比如中國的五胡亂華時期或歐洲十六世紀的獵巫行動),注重自我原則反而可能會被譽為亂世中的清流。同理,我認為「我」是個很深澳的存在,我對於了解與分析我自己相當感興趣,但它的深奧可能來自於我根本活不到一百年,所以在這短短數十載的時間內,我一直執迷著「我」、研究著「我」、挑戰著「我」,但如果我可以活到一千年呢?搞不好在第兩百四十五年左右我就對這個「我」感到膩了;更甚者,其實我小時候的妄想一直是認識世界、改變世界,但實際情況是我過於短命,能力短淺,而世界過於廣大,所以我退而求其次「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如果我可以活十個十年那麼久,應該就表示我非常有餘力可以改變世界,也可以參與世界被我改變的過程了,那麼「我」這個主題就顯得過於小家子氣,我反而會因為想要改變世界而存在了。總之,這是立場不同的問題。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果要提到JOJO冒險野郎,那就等於是提及我整個年少輕狂時代對漫畫的著迷程度了。我大概是從國二時開始接觸JOJO,那時候還有所謂TOP熱門少年這個漫畫刊物。想當初我為了看漫畫竟然常常被父母打個半死,我無論怎麼回想都覺得實在可惡至極,看漫畫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有必要一副吸毒被抓包的樣子嗎?

(JOJO系列裡最有魄力的反派主角"迪奧",沒用沒用沒用沒用沒用沒用沒用~~)
        由於JOJO的畫風混亂,所謂的「替身能力」不為常人所解,而且其實很多動作都既詭異又變態,所以人氣度一直不高,目前第七部「飆馬野郎」終於被剔除於週刊漫畫之外,讓在台灣處於被動狀態的我只能望單行本興嘆。第一次接觸JOJO時,正值荒木飛呂彥畫第四部的時候,亦即東方仗助的瘋狂鑽石;第四部也是我認為荒木老師畫風的全盛時期,不僅畫面混亂度是JOJO系列從頭到尾最低的,且精細度與另類風格也是當初我模仿繪畫的對象,雖然當時風靡全台的是井上雄彥的灌籃高手,但一直讓我癡迷不已的仍是JOJO。
(以下系列圖都是日本的漫畫迷學JOJO的動作,非常欠扁)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如果要談到神隱少女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就不得不提及宮崎駿老師其他我同樣欣賞的作品,那還真是頗冗長的一個系列,不過總之就這樣吧。「神隱」兩字我覺得台灣翻得相當好,因為它是個其來有自的名詞。日本古時候有小孩常在山裡走失,日本人通常都歸咎於被天狗抓走了,久而久之就演變成被鬼神之類抓走的小孩都叫「神隱」,亦即「被神藏起來」的意思,而電影裡的千尋的確在鬼神的世界中迷路了,至於湯婆婆本身的形象依據天狗描繪而成的意思也相當明顯。
        帶領吉卜力工作室的宮崎駿老師原本在魔法少女完成後就宣佈退休,但大概老來慌又著手神隱少女的製作,反而成為他的動畫作品裡最賣座的系列,因此還跨國際紅到歐美,可說是出乎意料的巔峰之作,而在神隱少女尚未出現之前,我最喜歡的作品是「龍貓」,「天空之城」,「風之谷」,「魔女宅急便」,「點點滴滴的回憶」,以及「魔法公主」(他媽的好像幾乎就是全部了嘛),但神隱一出,我的第一名位置馬上就拱手讓給它了。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記得當初很想看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因為男主角是Clive Owen,第二,它的預告片採用了Sigur Ros的Hoppipola。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男人可以以Clive Owen為代表。有點稜角卻理性的個性,兼具迅悍與柔情的外表,鄙視紅塵的同時也知道如何跟紅塵共舞。我之所以欣賞他,是因為他的表演精華處有99%是來自於他獨特的腔調,雖然英國腔的演員很多,但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音,而如何讓情緒的張力擴張到最大,就是演員的價值所在。就這點而言,Clive Owen跟艾爾帕西諾差不多,都有足以渲染情緒的對白能力,且那帶點憤世嫉俗的憂鬱氣質也相當雷同。
        我其實是打算先分享Clive Owen在Beyond Borders的演出的,不過反正就先介紹最近已經在HBO上映的Children of Men吧。這部電影的導演Alfonso之前 的作品,我真正覺得還不錯的大概也只有改編自狄更斯小說的Great Expectations烈愛風雲而已,而在人類之子裡,他的導演功力依然維持了沒什麼好挑剔,但也沒什麼好喝采的程度,除了其中有十幾分鐘完全沒有剪接鏡頭的連拍畫面的確讓人印象深刻。會想要拍這種長鏡頭的目的多半都是想要營造出讓觀眾窒息的臨場壓迫感,很久以前尼可拉斯凱吉演的不怎麼樣的蛇眼也打過同樣的噱頭。在人類之子的這個長鏡頭裡,克里夫走過之處是一片生死交錯的戰場,人員與器具的走位與調度,以及特效時間的控制等,都要掌握得很好,如果其中有個環節出錯了,那一切得從頭再拍。我覺得這段拍得不錯。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洛杉磯回台灣的飛機上,長榮總算有隨選個人電視可以看,從台灣到美國的這段旅程,飛機上竟然沒有個人電視,真是奇怪。我看了Wes Anderson最新的作品” The Darjeeling Limited ”,主角分別是由Wes在大學就認識的好朋友Owen Wilson,在金剛中演男主角的八字眉型男Adrien Brody,以及在Wes很早之前的作品Rushmore中擔綱男主角Jason Schwartzman主演的,長得像小號阿湯哥的Jason Schwartzman還是這個劇本的作者之一。其實我在半年前一看到這部片的預告片就想看了,因為Wes是我最欣賞的導演,在我心目中排名第一位,可惜他的獨立製片作品在台灣一樣沒有上院線,所以你不難想見我在飛機上看到這部電影有多欣喜若狂。憑良心講,這部片的劇本很普通,就跟Owen Wilson所寫的「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s”一樣是平鋪直述的劇本。不過無論如何,Wes導演出來的作品就是如此與眾不同,我光是看到他的拍攝手法就心滿意足了。
        整部片說穿了就是三個兄弟在旅程中發現自我與彼此人生方向的旅行電影,實在普通,不過有很多讓人會心一笑的地方。在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當男主角船長的Bill Murray在The Darjeeling Limited演沒有台詞的路人甲;在The Royal Tenenbaums飾演刺金哈克曼一刀的怪老頭Kumar Pallana在裡面也是佔滿鏡頭的路人乙;跟獨立製片互動良好的Natalie Portman竟然也演出路人丙,我看Wes之後的電影搞不好會常常看到她。在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演沉默攝影師的印度人Waris Ahluwalia則在這部片有吃重的角色。Wes的作品總會讓喜愛他的影迷更喜愛他,因為在他的世界裡許多事物有了新的詮釋與意義,而對於不太了解與不想了解的外人而言,我想Wes的作品很難不被人抱怨無聊吧。

selvi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